深圳最出名的寺庙开光,上海公认“阴森”的景点,曾是远东第一屠宰场,稍不
在上海,有许多曾经在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老式厂房,虽然早已停止作业,但是通过现代化的改造,使这些优秀历史建筑迎来华丽变身,成为网红打卡景点,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。位于上海虹口区溧阳路的1933老场坊,就是其中之一。虽然如今不乏文艺小资青年过来打卡,但令人想不到的是,1933曾经竟然是一座屠宰场。
前沿设计的远东第一屠宰场
1933老场坊,建于1933年,由上海工部局出资兴建,花费白银三百三十多万元;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3.5万平方米,曾是远东地区最大、全球第三的屠宰场。另外两座位于英国与印度,如今早已无迹可寻。1933作为屠宰场,在当时的现代化程度已经非常高,这里有一条2.25英里长的悬挂式屠宰作业传送带,每天可以宰杀牛羊等牲畜1300头(只)。屠宰场都能如此高大上,可见上海当时的繁荣程度。
1933由英国著名设计师巴尔弗斯设计,整体呈现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。建筑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;墙体中空设计,厚50公分,保温控温性能良好。由于选址中国,设计师也融汇了中西方的建筑特色,外方内圆的基本结构暗合中国风水学中“天圆地方”理念。“空间魔法”的大量运用,成就了1933这座具有高度前瞻性、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。
幽暗错杂的建筑迷宫
如今的1933看上去朴实陈旧,充满年代感;但依旧看得出是来自过去的大手笔。进入园区后,冬日下午3点以后的光线已经相当幽暗,各楼之间上下交错,廊道盘旋,由于结构复杂,如同一个巨大的迷宫,很容易让方向感不好的初来者迷路。
据介绍,这样的迷宫式设计,当时是为了人畜分离。改造开放的1933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结构和空间体系,牲畜们走的坡式“牛道”,作为动物进入屠宰区域的必经之路,被保存了下来,成了拍照的经典角度。不过里面的光线太过昏暗,台阶坡道又多,稍不注意就容易摔跤;笔者就在拍摄外部的走廊时,就不小心被绊了一跤,相机狠狠地砸在了栏杆上,好在还能继续使用。如果遇到潮湿的下雨天的话,那就更容易摔跤了。
1933内部现在开设了一些咖啡店、甜品店、手工艺品店、培训沙龙等等;由于距离刚建成开放已有好多年,上海的网红地标又是一茬接一茬出现,因此如今的1933人气已过。目前,内部商铺的入驻率也不高(目测也更新了好几轮),就连本该热热闹闹的星巴克,也是门庭冷落。来打卡的游客更是不多,少数几个游客都是来拍照的,专程来消费的少之又少。人气低迷,使得曾经杀戮留下的阴森氛围,依旧能感受到。
值得留意的建筑细节
仔细观察,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,还有一些精致又独特的小细节,能够看出当时设计师的匠心独运。比如分八角形和四边形两款两款伞型柱,上大下小,带有花纹装饰;整个1933采用无梁顶盖设计,全靠这300根伞柱支撑
主楼的内部也叫“中心圆”,过去是屠宰动物的最终地点,也是整个1933最阴森的地方。可以想象,这里过去一定是混杂着血腥和污秽的地方,还有动物临死前不断挣扎哀嚎的声音。工作日的下午,内部不仅比外面更阴暗,而且安静得吓人,不小心踩到一块木板,发出的异响,回荡在整个内部空间,自己听到时心脏也跟着剧烈收缩了下。
这里同样格局未变,中央的空间上下被打通,抬头能望到最高处的通风口。主楼内和外部一样,依旧是各种宽窄的楼梯廊道交错,为了让体型不同的牛依次从这里通过。
动物到此处一般会惊慌失措,为了避免因受到惊吓伤到人,还特别设置了大弧度法式旋梯供工人们紧急逃生使用。楼梯狭窄到仅容一人通过,牲畜无法上来。
镂空水泥花格窗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,即由方格和圆圈相间排列,通风又不失美观。正面朝西的窗户寓意西方极乐世界,有让动物死后更好地轮回和超度的意思。不过因为疫情关系,内部许多空间都没有开放。
依旧阴森的网红地标
1933开放后经常被用作派对、婚礼、开幕式、周年庆、综艺等活动场地。活动垃圾至今留在内部最底层的网格上,无人清理,算是仅存的一点当代印记,能让人从对过去的想象中抽离。
此前,和去过1933的小伙伴讨论,“阴森”“冷飕飕”“去过后感觉不太好”都是大家对于此地的普遍评价。尽管如此,仍然有人被1933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、艺术感十足的光影效果吸引,来这里凹造型,拍情绪片、颓废片。就算现在人气不再,1933始终在上海的网红景点中拥有一席之地。
地址:虹口区溧阳路611号(近沙泾路)
交通:4号线、10号线海伦路站
门票:免费